允许偏差为-5至+15mm。在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之前必须对下承层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特别是在路床的验收上要增大检验频率按1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4个点进行(即距中线0m、0m、0m、10m处)。
沥青的压实度,一般来说要求达到95%;沥青的厚度,允许偏差为20--5MM;弯沉,路宽小于9米,2点20M,9-15米的4点20M,大于15M的6点20M。
沥青路面厚度允许偏差是总厚度百分之5以内。路面厚度要求总厚度允许偏差为-5%mm,上面层允许偏差为-10%mm。一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偏差就是不能低于总厚度的-5%mm,上面层不得低于-10%mm。这个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上是明确规定的。
沥青层厚度标准:厚度允许偏差范围在+20mm至-5mm之内。 弯沉值限制:针对不同路宽,设定不同的测量点数量。路宽小于9米时,每20米测量2点;路宽在9至15米之间时,每20米测量4点;路宽大于15米时,每20米测量6点。所有弯沉值均不应小于设计规定的要求。
路面平整度的规范要求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在选择测试路段时,对于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应选在接缝处使用单杆测定评定,标准位置通常是车行道一侧车轮轮迹处,距车道0.8~0m。对于已形成车辙的旧路面,应以车辙中间位置为测定位置,并用粉笔做好标记。
路面平整度的规范要求如下:测试路段的测试地点选择:当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时测试地点应选在接缝处以单杆测定评定;除特殊需要者外应以车行道一侧车轮轮迹为主(距车道0.8~0m)作为连续测定的标准位置。对旧路已形成车辙的路面应取车辙中间位置为测定位置用粉笔在路面上做好标记。
1、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涉及多个步骤,整个流程包括测量放线、机械开挖沟槽、铺设砂垫层、安装承插管、砌筑检查井、闭水试验、回填土、路床和路基施工、路面铺设以及侧石和人行道的建设,最后进行现场清理。(2)测量放线 测量人员根据提供的坐标点和 高程点进行精确定位,并进行复测以确保准确性。
2、检测方法:钻芯取样法、核子密度仪法、无核密度仪法。压实度又称夯实度,指的是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压实度的测定主要包括室内标准密度(最大干密度)确定和现场密度试验。
3、可以肯定地说,沥青混凝土路面做好后可以检测沥青含量和沥青的质量。对于沥青含量和沥青质量的检测,要通过钻芯取样的方法取出混凝土混合料,通过加热的方法,加热温度不能过高,将混合料分散;将分散的混合料利用抽提的方法将混合料中的集料与沥青分开,计算沥青量占混合料质量的百分比,就是沥青用量。
4、路缘石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①路缘石应在沥青面层施工前铺砌;②路缘石基础要坚固、稳定,可***用水泥砂、石灰稳定土、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土)以及砂砾等作业基础;③石料或水泥混凝土路缘石铺砌后宜用水泥砂浆勾缝;④公路路缘石铺砌后应及时回填或***取其它保护措施。(2)雨水进出口。
5、在《公路沥青路面旌工技术规范》附录中明确规定了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以沥青拌和厂取样试验的马歇尔密度为准。对于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及沥青碎石,可***用试验段钻孔密度作为标准密度比较合理。
6、用于沥青混凝土的碎石包括粗集料和细集料两种。粗集料应做的试验指标为:压碎值、磨耗值、坚固性、吸水率、含泥量、针片状含量等,应注意的是如果是表面层的集料,还应做磨光值,如果是中下面层就不必做了。细集料包括:坚固性、砂当量、含泥量和棱角性等。
以《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进行评定,高速、一级公路构造深度TD不小于0.7mm并且不大于1mm。按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以及《沥青路面表层渗透再生修复技术指南》中的规定,沥青路面的构造深度TD不小于0.55mm。
一级公路水混凝土路面一般路段的抗滑构造深度为不小于0.7mm,且不大于1mm;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构造深度一般不小于0.50mm。高速、一级公路构造深度TD不小于0.7mm并且不大于1mm。其他公路构造深度TD不小于0.5mm并且不大于0mm。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造深度标准依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有所不同。在高速和一级公路上,其构造深度(TD)的规定范围为0.7mm至1mm之间,这是为了保证路面的耐磨性和排水性能。
沥青路面的构造深度是指路面表面的凹凸程度,也称为路面纹理深度。对于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排水性能和减少路面噪音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沥青路面的设计中,构造深度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
在同一路段上作每500米选5个测点,同一测点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间距3-5米,测点尽可能选在车辙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小于1米,取5点的平均值作为该路段的构造深度。
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中的T070T070T070T0708。
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中的T070T070T070T0708。沥青混合料试件的视密度或毛体积密度测试标准温度为25℃±0.5℃。沥青面层的压实度一般使用蜡封法进行检验。蜡封法适用于测定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碎石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或毛体积密度。
3、压实度计算方法(环刀法)环刀法适用于细粒土,所需仪器、设备为:环刀:内径6~8cm 高2~3cm 天平:称量500g 感量0.1g ; 称量200g 感量0.01g 其它: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小铁锤 操作步骤:测出环刀的容积V,在天平上称出环刀质量。
4、《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给出其定义式为:K=ρt/ρo×100%式中K一—沥青面层某一测定部位的压实度,100%;ρt一一沥青混合料芯样试件的实际密度,g/cm3;ρo一—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g/cm3。
5、检测方法:钻芯取样法、核子密度仪法、无核密度仪法。压实度又称夯实度,指的是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压实度的测定主要包括室内标准密度(最大干密度)确定和现场密度试验。
6、沥青路面施工中常需要进行压实度的检测。实验室一般***用钻芯取样,测定其密度并与最大理论密度相比较,一般控制空隙率在3%-7%之间,也就是压实度在93%-***%之间为理想状态。也是常用的方法。
1、没有,粘层是在沥青下面层与中面层、中面层与上面层之间,半刚性基层碾压后立即喷洒透层,之后就做下封层。
2、路面工程综合不到位新指标存在着对沥青混凝土路面附属工程,如沥青拌和设备安拆、场地硬化、综合运距、透层、封层、粘层等综合不到位的问题,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新指标往往比概算低。
3、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准备阶段包括: a.基层验收; b.材料、机械设备的检查; 1基层验收 基层分新建和利用原路面两种。高等级公路要求除临土基第一层底基层可路拌施工外,均***用集中拌和、机械摊铺的方法进行施工。为提高路面的平整度从基层开始就严格挂线施工,达到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的各项指标。
4、铺筑沥青混凝土之前,在下封层上、上下面层之间及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筑物侧面必须喷洒粘层油,粘层油***用乳化沥青PC-3,用量每平方米0.5升。
5、看段动画就一目了然了:透层、封层与粘层 透层:在基层施工完后立即洒布,需要透入基层空隙至少0.6cm,作用是使基层与沥青面层联结成一个整体,共同受力。
6、必须撒布透层粘层。沥青混凝土按所用结合料不同,可分为石油沥青的和煤沥青的两大类;有些国家或地区亦有***用或掺用天然沥青拌制的。按所用集料品种不同,可分为碎石的、砾石的、砂质的、矿渣的数类,以碎石***用最为普遍。
关于公路沥青混凝土评定表,以及沥青路面评定表格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